听社会工作者讲述“三社联动”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9-07-23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坐在小马扎上,目光倦怠,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老龄化的加速,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这是目前社会中,老年人普遍的生活状态。然而,却有一类人,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为改变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助残方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7年8月,市民政局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的思路,在兰州主城区6个社区开展“三社联动”试点。

        “三社联动”是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方式,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为骨干,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社会组织引入外部资源和社会力量,社工提供专业化、针对性服务,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多元服务供给实现在社区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一年后,至2018年8月,全市试点增至10处(正宁路社区、曹家厅社区、天水南路社区、梁家庄社区、刘家堡社区、费家营社区、沙井驿社区、古浪路社区、东苑社区、福源小镇社区)。40位年轻社工深入基层,参与新型社区服务治理机制的尝试。年轻社工入户走访残疾人、低保户、老年人等。截至目前,整理了上千份调研报告,社工梁筱媛、杨莉文、王兴保解读“三社联动”,讲述他们的经历。

        梁筱媛:“家人之间不能好好说话”

        研究生毕业后,梁筱媛成为一位社工。今年8月,进入西固东苑社区,加入第二年度“三社联动”试点项目。

        西固区东苑小区,老人占小区总人数35%左右。在大量的走访中,梁筱媛发现,即便他们开设了东苑书画屋、爱之声合唱队、摄影小组,开设了丽人形体班、ABC老年英语班、养生课堂等,丰富了老人们的业余生活,可是情感方面却还是需要家人关心。

        家庭问题不是出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不爱,而是父母说一句,就会被孩子否定的状态非常多,家人之间不能好好说话。梁筱媛说:“不可否认,自己也是独生子女,很了解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曾经她也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疏离感,其实就是没耐心好好说话。”

        梁筱媛和她的同事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培养老人的兴趣爱好,但是家庭沟通方式的改变更重要。

        杨莉文:力所能及的帮他们找到办法

        杨莉文,2016年6月社工专业毕业,目前服务于天水南路社区“三社联动”项目。

        80岁的老奶奶与59岁有低智女儿,住在一栋老房子的1楼,屋子里很黑,老人腿脚不好,没办法出门,平时买菜靠邻居,买药是拜托卫生服务站。杨莉文说,看到这些人窘迫的生活,感觉到职业带给她的无助感。

        “开始,我总信誓旦旦地告诉别人,一定怎么怎么做。走访100多户家庭后,我必须承认我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只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开始,面对讲述,无法控制自己,哭得稀里哗啦,现在她会把抽纸递给讲述者,安慰他,力所能及的帮他们找到办法。

        王兴保:老人比你想的更有活力

        给老人一个舞台,他们就能创造无数个不可能。2017年,王兴保进入正宁路社区,开展“三社联动”项目之初,在前期调查发现,作为城市社区,这里的活动室是麻将房,空地全部都是停车场,健身器材周围全是垃圾桶,根本没有居民活动场地。

        调研工作结束后,王兴保发现老年人特别希望能有活动场地,可以跳舞、唱歌、练书法、画画……根据社区实践情况,与社区工作人员协调,解决了硬件条件,可是谁来组织?年近80岁的秀英奶奶主动找到社工们,组建文艺团队,招募有兴趣爱好的老人。一年有余,他们从几位热心老人,变成7个团队300多人文艺联合会,秀英奶奶,是王兴保见过最有活力的老人之一。不该因为老年人的年龄而束缚了他们的生活,忽视他们的活力。

        “三社联动”在我市推动一年来,年轻的社工用专业的知识体系,百分之百的用心,琢磨出一套适合兰州本地社区发展服务模式。“三社联动”不仅是社工提供直接服务,更重要的是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居民的自治意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能力。首席记者徐倩影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