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液体”也是一种药物

发布日期:2019-07-07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对老年急危重症患者,“液体”也是一种药物 

    近日,第八届老年急重症容量管理大会在京举行。大会由北京医院(急诊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共同主办。在以往聚焦容量管理的基础上,更加广泛的讨论老年急危重症临床问题,并首次设5个分会场,针对心脑血管急症、中毒与创伤、脏器功能支持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讨。大会主席、北京医院急诊科主任张新超教授表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相关的学术理论与实践指导尚有很多“盲区”,希望大会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进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张新超教授

    张新超教授指出,多数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循环容量不足毋庸置疑,综合治疗的基础是液体复苏或扩容治疗。

    晶体液具综合优势

    张新超教授指出,胶体液具有分子量大,停留在血管内时间长;扩容作用明显;体内蓄积少;抑制血小板的聚焦、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的特点。但是在若干个以休克为主体的危重症的早期治疗液体复苏方面,人工胶体液都被排除在一线推荐范围之外,原因在于人工胶体液使严重出血事件呈增加趋势,可导致剂量依赖性肾衰竭,增加肾替代治疗风险等。与晶体液相比,人工胶体液缺乏清晰获益,且较为昂贵,因此,高级别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脓毒症休克等急重症的液体复苏一线治疗于情于理。

    生理盐水VS平衡液

    液体复苏是缺容量的急重症患者的基础治疗与关键治疗,临床常用的有生理盐水、平衡液等。有学者认为,“生理盐水”可能并不“生理”,大剂量输入生理盐水,可能会引起高氯血症和酸中毒,增加AKI风险。但大样本RCT研究显示,与平衡液相比,生理盐水在液体复苏的治疗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高氯血症,也无酸中毒,30 d住院死亡率与对肾替代治疗的需求均无差异。近来的高质量研究与Meta分析也提示,生理盐水与平衡液二者安全性相当。

    第八届老年急重症容量管理大会现场

    “液体”是一种“药物”

    大多数脓毒症休克患者没有液体反应性(不到40%),给予晶体液负荷1 h后只有不到5%的液体停留在血管内;即使有液体反应性者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很小、很短暂。因此,张新超教授指出,积极的液体复苏固然有积极效果,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大量的液体负荷可能会打破危重症患者的自我调节与保护机制,进而出现死亡增加的风险。“液体”是一种药物,“液体”复苏只是诸多治疗环节中的一个,如何使用、监测、评价好液体治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