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3份调查问卷 解密大连老人心理

发布日期:2019-06-1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3053份调查问卷 解密大连老人心理

      心理咨询师正在为老人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图由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提供

      元旦过后,沙河口区一家养老院里,78岁的曹女士房间里摆着儿子送来的各种水果。可她的心情却仍然有些低落,“总觉得节日期间,孙子来看望自己时的嬉闹声还在耳边回响。节后既想给孩子打电话,又怕耽误孩子工作。”养育员小刘很为曹女士的状态担心,“这几天,老人晚上开始失眠,饭量也减少了很多。”

      随后进行心理咨询时,咨询师通过量表对老人进行评测,发现老人出现了轻度抑郁。

      老人身体健康、衣食无忧,怎么可能有心理问题?近日,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发布的2018年老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结果,让人们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来自3053位老人的心理问卷

      大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王克强是本次问卷调查的项目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项调查是大连市民政局2018年购买社会组织开展为民服务的一项内容,目的是针对老年人抑郁筛查及干预。本次筛查的主要对象是大连市内60岁以上老人,参与调查者共3053位,他们来自社区及养老机构。

      经过大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在所有参与筛查的老年人中,83%心理健康状态良好;17%有抑郁倾向。其中6%需要建立个案进行心理干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一老年人觉得记忆力差或生活空虚;20%以上老年人认为难以集中精力,放弃了很多活动、兴趣爱好或不愿尝试新鲜事。10%以上的老年人时常感到厌倦或者无助。不足10%的老年人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或绝望。

      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更容易迷失

      心理咨询师赵琦也参与了这项问卷调查活动。她在参与调查中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无爱好老年人的抑郁倾向更明显,而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即使偶尔陷入情绪低谷也更容易被“激活”,迅速走出不良心理情绪。

      72岁老人沈女士,她因与子女关系不好,出现自杀举动。她说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在女儿身上,每天盼着女儿来看她,可见面几句话就能吵起来。在沟通中,沈女士的女儿也很无奈,她告诉咨询师,自己以前每天都去看望母亲,可经常是刚说几句话就被责备一番,怎么做都不满意。“从小到大,母亲对我付出很多,上学、工作、结婚都是母亲一手安排的,我特别想好好孝敬她,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沈女士的女儿泣不成声。

      赵琦分析,这位沈女士生活重心全部集中在女儿身上,缺少独立的、能愉悦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不但让自己的情绪容易落入抑郁陷阱,也给女儿增加了更多压力。老年人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生活品质才能提高。“沈女士如果有兴趣爱好,女儿在与她沟通时,也会更有的放矢。”

      筛查中,另一位79岁冷女士也给心理咨询师孔令红留下深刻印象。冷女士因孩子去世陷入巨大悲痛,情绪低落并出现健忘、怀疑家人、失眠等症状。“她首次心理测试的评估值是13,而正常值是4分以内。这说明她抑郁倾向严重。”在心理咨询中,孔令红发现她喜欢剪纸,作品还曾经到国外展览。为此,咨询师组织志愿者帮她卖剪纸作品、办展览,她的生活热情逐渐恢复,“经过心理辅导介入后,她的测试评估值达到4分。”

      精神赡养给老人更高价值感和自尊心

      “本次调查中发现,除了无兴趣爱好的老人外,刚退休人群也是心理问题相对高发群体。”王克强提到,筛查中曾遇到一位张先生,退休前做科研项目,是单位的骨干。退休后,他感觉自己进入无足轻重的边缘状态,慢慢开始出现精神萎靡、懈怠,不愿与人沟通、易怒等问题。后来大家发现他手里有4份国家级发明专利,就开始帮他找项目对接。对接成功,他感到得到认可,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通过本次老年人心理筛查,让我们了解到,老年人真正需要什么,如何真正实现让老人优雅老去。”王克强提到,养老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生活上的安定,老人更需要获得人格尊重、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对老人的孝敬,不是怜悯、同情,而是让他们因有价值而受到尊敬,给予老人更多精神赡养。”

      现在的子女往往忙于工作,给了老人优厚的物质条件,却少了陪老人聊天的时间。对老年人来说,精神关怀甚至比物质满足更重要。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多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给老人心理安慰;另外,老年人要培养兴趣爱好和保持乐观开朗,尽可能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倾诉,使心身永葆健康。



    (责任编辑:冯庆洋)

    相关报道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