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保健,还请擦亮心眼·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

发布日期:2019-06-1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老年人保健,还请擦亮心眼  
     
    □本报记者 庄严  
     
     
     
     

    到“十三五”末,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随着生活的日益富足,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纷纷通过购买各种补品来延年益寿。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保健品市场的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商家入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乱象丛生。如何正确养生,已经成了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保健馆所增多 防骗更须警惕

    何谓保健品?福建工业食品协会副会长刘宜锋介绍说,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也日益强烈。近年来,不管在二线城市福州,还是在三线城市宁德,只要走进社区,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保健馆”“养生堂”。

    近日,记者来到福州市福屿社区,走进一所“保健馆”,只见馆内柜台上摆满了各类保健品。一位老人正在拿着健康测试卡填写自身健康状况。健康卡上分布标注着“脾胃失调”等栏目,下面分别写各种状况,要老人自己选择,如胃口差、嗳气、口臭等。勾选完毕后,店员根据老人填写的状况,热情推介相关保健食品。这位店员的言语中,虽然没有涉及保健品有“治疗效果”之类的表述,但是拿很多人吃了保健品后吃得香、睡得好做例子,暗示这些保健品有疗效。最终,这位老人掏出近千元,买了店员所推荐的保健品。

    类似这样的“保健馆”“养生堂”,在宁德城市社区也很多。对于这样的馆所,人们褒贬不一。

    宁德市消委会副秘书长陈裕来说,如今,在国内开办一家养生保健会馆十分容易。只要有申请,工商部门都会发给营业执照。但这种馆所只能销售保健品,不能宣传诸如“中医”“疗效”“治疗”等,否则就是违规,会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现在,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商家推销保健品用语越来越巧妙,在不经意间让人觉得不吃保健品,疾病将永远伴随自己。

    陈裕来接着说道,由于“同行”竞争激烈,一些养生保健会馆为了将保健品卖出去,都会花样百出地进行推销,有的打感情牌,有的现身说法,夸大“药食同源”的特效,老年人被骗问题五花八门。近年来,某些养生保健会馆除了沿袭向老年人推荐保健品、保健医疗器械、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传统套路外,欺骗手段也玩起了“互联网+”。如某健康管理中心在组织老年人健康讲座兜售保健品时,宣称与阿里健康合作,买保健品赠送“阿里健康股票”“中国智能健康股票”,赠送的方式为代持,消费者手中留有代持协议和一份手写出库单,真假难辨。

        监管有待加强 养生要有智慧

    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对这些养生保健会馆实行全面监管较难。因为医疗行为与保健行为界限模糊,养生保健会馆属于“服务类”领域,只需要工商、税务的行政许可。养生保健会馆不属于医疗机构,不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范畴内。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开展中医诊疗活动,必须有确凿证据后,才能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但问题是,养生保健会馆为了逃避处罚,很多宣传都是通过口头或暗示性、引导性的语言来诱导、哄骗消费者,较少留下公开的印刷资料,造成取证难度较大。

    同时,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多数不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有些持有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从业证书,不属于医务人员,故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对中医养生保健从业人员尚无监管政策要求。而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企业主体资格审核、经营行为规范及消费纠纷调处,很难对其经营项目的专业性进行有效监管。

    闽东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郭进说,注重养生无可厚非,老年人容易受骗,除了商家方面的原因外,老人对养生文化缺乏起码的辨别也是主要原因。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确实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是食疗不可能代替药疗,食疗只能治未病,是一种预防作用,但不少老年人嫌去医院看病麻烦,却轻信保健食品宣传的功效,导致上当受骗。要避免养生受骗,老年人需要提高对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的认识,系统了解中华养生知识,增强自身的辨别力,不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

        专家解惑释疑 妙解养生文化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