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反映了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最近的你是不是被一只粉红色的电焊小猪刷屏了呢?这部短短只有五分钟的电影宣传片,在一天之内引发无数毫不犹豫的疯狂转发和推荐,不仅仅是因为这只从英国远渡重洋来到我们身边的猪猪,更是因为它结合了一个在中国十分特殊的社会问题,即萦绕在无数中国子女心头的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啥是佩奇》反映了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今天八卦组诚挚推荐的这篇文章将会带着大家一起了解,在中国留守老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正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啥是佩奇》反映了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代际居住分离下的农村留守老年群体

    文 | 孙鹃娟 蒋炜康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2015年我国共有2.22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6.15%。其中1.11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占农村人口的18.47%。

    农村老年人的数量、比例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都超过城市,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特点加剧了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

    可以说,多年来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在生活水平上的显著差别浓缩了城乡之间在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若干方面的巨大差距。而当前的这一代农村老年人又恰好置身于子女外出打工的滚滚洪流中,他们鲜明地呈现出社会转型时期传统农村养老方式转变、现代养老方式却尚未健全的窘境。

    在人们享受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加快、人口流动频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硕果的同时,时代的镜头不能忽视那些几乎要被遗忘的留守在农村的老年群体——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最突出的困境是什么?他们对生活的主要期待或者说需求有哪些?尽管这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但我们希望能够借助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开展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有所管窥。

    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执行的一项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2014年基线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概率抽样在全国28个省市调查了11511个老年人,其中农村老年人5963名。

    渐行渐远的农村劳动力与留守农村的老年群体 

    城镇化是认识农村养老的基本背景。城镇化是在现代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并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4亿,其中主体是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但使中国农村呈现出典型的“空心化”特点,也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得留在农村的“留守老人”群体在数量和比例上都相当庞大。

    调查发现,留守老年人已超过农村老年人的半数,我国农村老年人中有一个及以上子女流动外出的留守老年人占52%,在很多中西部地区留守老年人的比例更是超过三分之二。

    长期化、远距离、家庭化是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流动趋势。按照常住地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且达到6个月及以上的标准来甄别流动人口的话,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平均健在子女数3.6个中,平均有1.9个子女是外出子女,即超过一半的子女在外流动。其中全部子女外出的“纯粹”留守老年人占23.8%,其余76.2%的老年人为部分子女外出的“非纯粹”留守老人。对于很多远离农村老家、长时间居住工作在外的人来说,“回不去的农村”已是适应城市生活后的必然,而对于留守的老年人来说,留守却已经成为常态化、长期化的生活模式。

    《啥是佩奇》反映了什么样的老年生活?

    难以忽视的空巢老年人孤独问题 

    大量劳动力外流带来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加剧了留守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抑郁水平。从居住方式上看,农村留守老年人独居或仅与配偶同住的空巢家庭比例高,达到45%,此外还有34.4%的留守老年人丧偶。尤其是在重庆、四川、山东、辽宁、湖北等老龄化程度高、外出劳动力庞大的地区,农村老年人空巢的比例更高。

    实证分析表明,留守老人感到孤独的比例更高,经常感到孤单的留守老人比例为13.3%,特别是在偏远、贫困的乡村,由于子女长期离家,一旦丧偶,很多老年人基本独自度日,孤独、生活乏味的问题十分普遍。因孤独、抑郁等多重原因引发的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高龄老人多、空巢老人多的地区更是频发。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