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锁定老年人 保健品中的健康泡沫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目标锁定老年人 保健品中的健康泡沫

      2018年底有消息称,未来,保健品的政府监管将接轨国际标准。药就是药,食品就是食品,食品补充剂就是食品补充剂。保健食品功能可能被取消。为了利于监管,三定方案归口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刘建华“我们公司办公室两边各有一家卖保健品的,每天一大早就会聚集一大堆的老人在里面。有一家开了半年就关了,另外一家已经开了好几年了。”在广州某教育机构做老师的张霞对《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说,现在实体店那么难做,而这一家专向老人销售保健品的店铺却能坚持多年而屹立不倒。

      最近十年,保健品产业的发展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一点都不算夸张,2014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1932.20亿元,同比增长22.34%。2017年,保健食品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生产企业3000家,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产值超过3000亿的重要产业。

      然而,对于保健品的评价向来就争议颇多,“毁誉参半”是保健食品最贴切的形容词。它从不缺少争议,一出生起就伴随质疑,在步步发展过程中更牵连着公众无数的负面联想,“虚假广告”、“会议传销”、“欺骗老年人”等等,都是公众轻易就联想到的词汇。央视的315晚会更是以“骗老年人的保健品谁来管?”曝光了大批违规企业。

      目标锁定老年人张霞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无论是以前的两家还是现在仍在营业的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每天一大清早便聚集了十几个老人在里面,工作人员用麦克风大声地讲解公司产品的效果,但是几年来,她从来没有见过有年轻人在里面购买过任何商品“可能是年轻人不好被忽悠,只有老年人才会轻易相信工作人员说的话。”在张霞看来,这些老人都是被工作人员“骗”来的。

      每天都被隔壁吵闹声不胜其扰的张霞发现,这些老人对工作人员的信任程度可谓到了极致,有些老人甚至可以用“依赖”来形容。因为工作人员对老人关心得无微不至,说话做事都体贴到位,这让老人感到很受用,公司也经常组织老人外出短途旅游,让他们感觉很开心。而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平常子女因为工作忙,跟老人交流得少,当陌生人热情地和老人接触时,老人的防范性也就降低了。很多老年人不能正确对待自身正常衰老疾病,通过购买保健品或多或少会起到一个“安慰剂”的作用。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在广州天河北一商业广场随机采访了一位老人李红英,当被问到“对保健品的认识和评价”时,她明确告诉记者,保健品销售公司不但产品好,工作人员也好,她对销售人员口中的保健品疗效深信不疑。

      李红英今年已经73岁,看起来身体还算硬朗,她是在两年前无意中接触到保健品,还在一家酒店免费听了一次“老年幸福快车健康讲座”。听完讲座,组织方还现场免费发了一些家庭常用的勺子、盆子等物品。组织方一再“提醒”老人们,他们做这些活动,纯粹是公司一项公益活动,还免费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送面条或鸡蛋等。

      “这些工作人员全是年轻的小伙子和小姑娘,帮着她上下楼,陪她在马路边聊天,有几次还到她家里帮她梳头洗脚,比自己是孩子还‘孝顺’。”李红英说,这些工作人员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几天下来,对工作人员的防备心理全没有了,她觉得这种“公益”活动就是为老人服务的,工作人员讲什么她就信什么。

      在取得老人的基本信任之后,工作人员开始向老人们推出一些治疗各类病的仪器。工作人员讲,他们老板资产在几十个亿以上,这次发善心搞活动,能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的按摩椅,对高血压、高血脂也有很好的作用,原价三万多元现价只要八千元,有几位老人现场抢着买。

      孩子长年在外,对老人的陪伴较少,因此儿女往往都为了表示歉意,没有对老人购买保健品的行为有过多的指责。

      但事实上,更多的老人在购买保健品的花费上不仅用光了自己所有积蓄,有的还拖累了儿女,对一些身体患病的老年人,也因为参与保健品公司的活动多了,过度相信保健药虚假宣传,而把正规处方药停了,最终导致病情恶化。

      保健品对于老人来说是“良药”,对于年轻人来说骗局,而对于保健品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