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早规划老年生活,才能优雅的老去
老,是怎么回事?
老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驼背、长胡须、头上吹着几茎乱发、扶着手杖的老男人侧身站像。
老祖宗用几笔线条,将垂垂老矣的倒霉样子跃然于纸上。
而老的年龄,在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也有界定:“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
这是在古代,人们对老的印象,五十岁的人,就已经是踏入垂暮之年,只能听天命尽人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也在延长。现在的五十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处于拼搏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老的态度,大多都是忽视亦或者是对抗。
也正是因为这种态度,很少会有人直接挑明告诉我们,我们会老、会病、会死。
但最近台湾作家简媜,在经历四个亲人离去后,书写了一本老年之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这本书中,简媜用33万字,书写了她的老年生活与凋零幻想。这本书可以称之为老年指导手册,可以让我们详细的看到“老”生百态。
书中包含了五辑,涵盖了老年人的健康、心灵、理财、寓居、亲情、社会、病痛、临终、殡仪等层面,详细地反映了当下老年化的社会,以及人们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态度与思想。
在这本书之前,简媜的作品大多都在阐述生的伟大,她笔下的事物都是在对生命的一种礼赞。 若非亲人离去,带来的影响,若非她自己也进入初老阶段,她也不会去触碰“老病死”这些话题。
简媜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勇敢面对老、摹画老,让老化这段银色的旅程,不至于变成荒芜。她也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人,在老的时候,都能展现人生最后的优雅。
01老化,是一个可爱却又让人无可奈何的精灵,唯有正视,才能活得自然
在简媜的笔下,老化被描写成了一个可爱的精灵。
它会在我们睡着的时候,轻轻的,如一缕烟,从门缝飘入,坐在床边,开始审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头发,我们的牙齿,我们的心脏······
“我们每日揽镜自照数回,昨日容颜与前日无不同,今日与昨日亦相同,往前往后,以此类推皆是如此。既然日日相同,何以一年前照片相比,竟有明显差异,更甚者,其差异之大,令自己如遭五雷轰顶。”
虽然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将老化拒之门外,但是老化这个小精灵,可不会轻易放过我们。
诚如简媜所言,我们感觉不到老化,但老化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折磨我们的细胞。
我们动用的各种武力,各种高价化妆品,都无法让这个可爱的精灵停下。
老化带上的伤害,不仅仅是针对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大脑也逃不过老化的魔掌。
对于简媜来说,她瞧不上电视里的健康小妙招,但每个人都是贪生怕死之人,她一面揶揄这些妙招,一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不停蹄的开始做对抗老的动作。
老化,持续无间断地给简媜带来的伤害,类似背部肌肉的僵化、视力退化的困扰,让简媜想逃避也逃避不了。
即使我们运用医疗设备,很努力的从外表上,与老化做斗争,期冀我们看起来和之前一样。但我们的大脑,还是出卖我们,我们终究会忘记我们自己,忘记我们所爱之人。
所以与其逃避老化,成为深陷老化苦恼的人,不如好好思考老化这个议题,感受老化带来的别样生活。
就像书籍《最好的告别》所说:“恐惧和回避只会让情况越变越糟,只有接受衰老,我们才有可能活得自然。”
02 老化的过程,老年人希望得到的不是金钱而是关爱
通常老年人的活法,很多年轻人都不认同。
我们会认为,老年人是因为惜命,所以柜子里才会放着保健品和药物,所以才会有那么保健机构来骗钱。
但事实上,老年时期带给人的孤独感才是最难忍受的。
英国小说家波伊斯曾说:“我们越老便会越孤单,这表示喜欢孤单的人,老后快乐会增加,不喜欢孤单的人,老后快乐会等比例减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人家会那么聒噪多话,他们对于把他们包围得越来越紧的孤单感到不是滋味,想要反抗。”
对老人来说,老年是一场战斗。老年人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和孤独斗争。
《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中,简媜让我们看到更多老年人与孤独对抗的故事。
81岁的老母亲,一天要给她的女儿打无数次电话。从抱怨食物,抱怨看护,抱怨日常说起。对于这个母亲来说,她可能只是想听孩子的声音,但电话那旁的孩子,却因为工作草草的敷衍着母亲。
“铃声响起,他变活了,全神贯注,打开话匣子,涛涛不绝一小时三十分才依依不舍挂断。若成天无人来电,便唉声叹气,顿觉诸事不顺,一股凄苦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
除了这些独特的嗜好,老年人还喜欢扎堆活动。而一些保健机构,就是看准了老年人的痛点——害怕孤独且精神需要寄托。
正是因为掌握这个痛点,宣传人员带着亲切的笑容和老人们拉家常,营造出家的感觉,让老人感到,在这里能被被嘘寒问暖的照顾。
于是,我们便看到老人如同朝圣一样,奔向健康机构,奔向那些打着各种幌子欺骗她们的人。
老年人不是傻才会把半辈子的积蓄花光买药,是因为她们留恋被人关心的感觉。
然而,老年人需要的是陪伴,看似简单,却又极难实现。她们的子女们,也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工作的压力,房贷的压力,让子女不自觉得忽视了正在老去的父母。这也正是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越多越多的原因。财富与亲情想要兼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我们老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孤独呢?
03 唯有看到老化的过程,我们才知道生的重要
很多会说,我们身边的老人好像没有书中的老人,这么悲凉。
确实,比起欧洲国家和日本国家老年人的老无所依,中国的“老”文化,对老年人还是很友好的。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一些约束给予老年人较高的地位。
但《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书中描写的“老”生百态,让我们看到想要有尊严的老去,只有社会和孩子提供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
理想的老年生活,不能只是依赖社会和孩子的抚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前做好规划使得仓廪富足。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储存好经济老本,也要储存好精神老本。
一个人的一生中心仅是工作与家庭,从未建构自我主题,从未学会独处。当这两根大柱离开老年生活,我们犹如汪洋孤舟,不知何去何从。虽说老年人的终点是坟墓,但坟墓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进得去。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人平均寿命77岁,也就是说从退休到生命的终结,我们还有20多年的时间,供我们自由支配。
那么在人老珠黄的时候,在孩子长大成人自立门户的时候,在我们退休的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兴趣支撑我们活着,就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衰老脆弱,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如何使生活存在价值,就是我们的学习“老”这门课程的终极目标。
作家七堇年曾说,读简媜的这本书,年轻人可能会比正在经历老年阶段的人,还要触目惊心。确实如此,比起搜索引擎上的干货指导,书中活生生的案例,会让我们更直接得看到老的威力,也会让我们明白,好好活在当下这句话,不是在煲鸡汤,而是人生的真谛。
只有看到老化的过程,我们自己才明白生的重要性。
只有看到老化的过程,我们才明白父母的需求。
只有看到老化的过程,我们才明白,养生并不只是为了把自己养到理想岁数,而是重新养出对生命的态度。
04鎏银岁月,我们更应该让人生持续燃烧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当你觉得未来时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身体的老化不能控制,但精神上的老化,大脑上的老化,是可以由我们控制。在《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中,简媜将老年阶段形容成鎏银岁月,就像其他阶段一样,老年也应由其自己的容颜,自己的氛围与温度,自己的哀与乐。
同样,鎏银岁月也有要学习的学问,这些学问我们从青年开始了解,更是锦上添花。
扔掉多余的物品和保持学习的热忱,是简媜给老年人的建议,亦是我们从现在就应该做的事情。
让生活变得简单,不做物品的奴隶。让大脑变得复杂,用兴趣指引我们生活。我们才能在鎏银岁月绽放出精彩的火花。
摩西奶奶曾说,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而《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这本老年之书,更让我们认识到,不管此时此刻,我们人生第一章有多糟糕,我们都要谱出新的第二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优雅地老去。
“一个老者最后活几岁,对别人而言,毫无意义。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有人在乎,甚至让人永难忘怀。”
趁早规划老年生活,才能优雅的老去
发布日期:2019-10-2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