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老人长期情绪焦虑
目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记者从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了解到,有老年疾病的老人们或多或少感到恐慌、焦虑,正常情况下这些不良情绪会随着疫情的控制会逐步缓解。然而有些老人会出现反应过度,恐慌和焦虑持续存在的情况。1。紧张焦虑情绪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不能控制地关注各种相关信息。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们的多数老年病人的家属很长时间不能来院探望病人,对家人的思念和担心,对疫情的不确定性,都加重了老年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2。疑病状态,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感到被“新型冠状病毒”的各种信息所包围,听到各类疫情信息就莫名紧张,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3。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4。睡眠障碍老年人在疫情期间外出时间锐减,致使睡眠节律紊乱,表现为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质量差,如果老年人在短期失眠出现后,不能进行正确应对,发展出一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则容易转化为慢性失眠,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5。强迫症状有的老年病人不断地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后果,并为此感到痛苦。6。躯体症状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不良情绪往往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乏力、口干、低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表现。7。压力相关的身体疾病持续的情绪压力会导致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如呼吸系统表现为哮喘发作,气道内异物感、胸闷、干咳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发病或病情加重。内分泌和代谢系统表现为代谢紊乱,血糖不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长时间压力后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消化系统表现为各种胃肠道症状如打嗝、腹泻、便秘、消化道溃疡等。出现了上诉情绪症状,如何来调节不良情绪?1。建立积极心态了解重大疫情出现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积极调整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2。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的睡眠规律,均有利于身心健康。在不能外出时,对生活进行相应调整,把这段时间当做一次短暂的内在修炼,开展室内活动,如在室内读书看报、做健身操、进行放松训练等。3。调整情绪,保持沟通通过各种现代化通信手段,电话或视频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与医护人员及护工们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鼓励。对身边的病友给予积极主动的关心和帮助。生活在亲善友爱的社会环境中,既能疏导负面情绪,也能通过积极的情绪提高我们老年病人的免疫力,增加抵御疾病的能力。4。不看过多消息,不听信谣言由于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和自媒体的发展,关于疫情的信息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然而每个人对于识别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尤其老年病人更是如此,太多的外来信息可能会自相矛盾,有的甚至是谣言,不仅导致信息过载,而且导致不确定感增加。因此,要学会限制信息获取,只关注权威科学信息,来源不明的信息不阅读,不相信,不传播。5。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如果情绪、睡眠、躯体症状不能很好缓解,要及时寻求心理科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获得专业支持,积极调整心态。
疫情期间老人长期情绪焦虑
发布日期:2020-02-25 14:3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次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