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艺团体“男丁”稀缺

发布日期:2019-08-05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老年文艺团体“男丁”稀缺

    暑假期间,厦门市各老年大学及老年学校的文艺团体仍然活跃,为下半年的各种比赛展演紧锣密鼓地排练。在这些以“大妈”为主力的团队里,大爷大叔们就成了“香饽饽”,有的社团甚至表示,只要是男的,随便来。因为“男丁”稀缺,老年文艺团体有的干脆不安排男性表演角色,有的安排女队员反串,还有的想方设法“抢”人。
    新班级的“独苗”
    在厦门老年大学,健康舞、民族舞、秧歌等舞蹈班级,都没有男学员报名。
    陈立基是民族舞蹈班的班主任,也是全班唯一的男同志。他说,今年曾经有一名男学员报名进来,但开学后就傻了眼:“怎么都是女的?”尽管陈立基表示要跟他一起学习,但后来对方还是转走了,转到了排舞班,结果还是该班唯一的男学员。
    学唱歌基本不需要什么学习用具,容易练习,想唱就唱。然而,在唱歌、声乐等相关班级里,男女学员的人数也相差甚多。例如,在厦门老年大学音乐班里,男女学员比例约为1比4;思明区老年大学声乐班,男女学员比约为1比7;湖里区老年大学音乐和合唱班,男女学员比约为1比6。
    时装团纳新“重男轻女”
    “只要是男学员想来时装团,来一个我要一个。”厦门老年大学时装团团长朱汉兰表示,男学员随时可以报名加入,但女学员人数较多,就要通过考核。这种“重男轻女”的政策,主要还是因为男学员太少了。
    朱团长说,他们团是全市老年时装团中唯一有男队员的,目前团里有32人,男队员仅8人,而且好几个年龄都已经在70岁以上了,有的在团里已经待了十几年。她说,男性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先进来,团里会安排训练,帮助他们尽快磨合,融入团队活动中。
    跳出好身材能穿时装了
    67岁的许分明今年刚报名国标(伦巴)班,他说,自己没有任何舞蹈基础,之前看到有人在公园、广场跳交谊舞,有点感兴趣,“本来以为这边是教交谊舞的,就那种慢三(华尔兹),慢悠悠的舞步。结果来了才发现,今年教的伦巴是国标舞中比较难的,专业性高”。上了半年课,他觉得还是挺有难度的。
    因为学得慢,感觉有点跟不上,又不大好意思一直去问老师,他就多向老学员请教,多和同学交流。好在班里氛围好,每次课后,大家都会留下来继续练习,老学员会义务辅导。“坚持下来有收获,身材变好了不少,现在都能穿时装了。”他说,下半年肯定会继续学。
    和许分明同一个班的男学员俞志坚,学了一年才开始“有入门的感觉了”。他觉得,自己有信心继续学下去。他的女搭档是一名老学员,在她的帮助下,他进步得比较快。他说,除了锻炼身体,也认识了不少朋友,生活充实了,心情也更愉悦了。
    时装团的“男一号”
    林奕德今年75岁,2005年退休后就参加了时装团,目前是团里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的男队员。因为退休前就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有较好的才艺和表演基础,他很快在团里找到“用武之地”。
    尽管已年过七旬,他仍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活动。他说,自己是时装团的主力,经常担当“男一号”,还参加过央视三套《与你相约》栏目录制和全国、省、市级的比赛。
    林奕德说,时装团每年都会请专业的形体老师、表演老师来给大家培训,十多年来,通过学习,他也不断进步。家里人对他参加时装团也很支持,爱人经常到场观看他的表演,还带着闺蜜一起来“捧场”。
    作为稀缺的男队员,林奕德不觉得自己受到什么优待,反而是有道具需要搬运时,就“当仁不让”。
    老师的“得力助手”
    “我爱人也跳舞,但跳得肯定不如我。”陈立基说,自己从小在剧团长大,特别喜欢文艺表演。退休后加入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迄今已过了十年。“愿意来参加的,都是原本就有兴趣爱好,或者之前曾在文艺团队里活动过,有一定基础。”他说,就是看到了厦门老年大学的师资、平台,感觉自己在这边能发挥所长。
    陈立基做过民族舞、国标舞、健康舞、秧歌等舞蹈班的班主任,平时课上也会协助老师教学。有时候看到学员动作不规范,他就帮忙纠正。课前他还会提醒学员多做一些拉伸热身活动,不要把时间花在聊天上。老师开玩笑地说:“只要他一开口,大家都非常听话。”
    从不识谱到合唱团骨干
    于和根是湖里区老年大学的一名学员,暑假期间每周仍要忙于各种节目排演,从厦门老年大学的诗朗诵,湖里区老年大学的合唱团、诗朗诵、葫芦丝,再到五缘湾合唱团,每周至少有五次排练。上周,他还到祥店社区参加演出。尽管天气热、活动多,但他乐此不疲。
    于和根说,他原先从事的行业和文艺毫不相干,别说唱歌,连简谱都不认识。退休后,他报名湖里区老年大学音乐班,现在已经是学校合唱团的骨干,还通过考核,加入了五缘湾合唱团、湖里区音乐家协会合唱团等。
    在团队里,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除唱歌外,大家也会组织一些活动。在平时活动中,大家一起学习、排练,他不觉得男女有什么不同。
    部分女学员学“男步”
    在厦门老年大学国标舞班,目前有学员40人,男学员仅有7人。老师王静说,来报名的男学员本来就少,还存在一个报名难的问题:有些新学员觉得学不会,中途放弃了,有些老学员渴望学新的内容,但想来学的话,又可能报不上名。
    王静说,班里一般上半学年打基础,下半学年才开始教“套路”,但因为女多男少,男学员太“抢手”,没有男搭档的女学员,有的就只好去学“男步”。但如何组合,也是遵循自愿原则,老师不会干预。一般情况,男学员倾向于跟学得比较好的女学员搭档,有利于提高自己。
    对于国标舞的初学者来说,一般要到第二年才能找到“入门的感觉”,这时想继续学的意愿也比较强。但由于课程比较热门,第二年又不一定能报得上名。因此,他们也在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舞蹈班能改成两年制。
    找其他团体借男队员
    男学员少,直接导致老年文艺团体缺少男队员。翁姗明是厦门老年大学的老师,教授民族舞、秧歌、健身操等。她说,老年歌舞队里“女多男少”是长期以来存在的情况。她担忧地说,之前比较固定的男队员,有些年纪已经偏大,再过一两年,如果没有“新人”补充,很快也将面临人手紧缺的问题。
    她说,一般来说,如果赛事文件没有要求必须有男队员,很多团队就尽量不排有男性角色的舞蹈。她在一些交谊舞比赛担任评委时,也发现很多队伍都是女队员跳“男步”。
    像秧歌、健身球操等比赛,很多国家、省、市级赛事文件都规定必须要有男队员,而且年龄还不能超过70周岁。没有男队员的队伍,可能会被扣分。这种情况下,她只能从学校舞蹈团或市老体协找人。
    各团体“抢夺”激烈
    作为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的团长,吴乌秀一直都在努力挖掘、吸纳男团员。她说,陈立基就是在2009年参加海沧的一个活动时,被她“追到”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才拉过来的。只要得知哪里社团即将解散,有男团员流出,她就赶紧去,就怕迟一步被“抢光了”。她说,之前还“盯”上了国标舞班的一名男学员,一直追到班上,可惜对方没有意愿。
    目前,厦门老年大学舞蹈团只有8名男队员,各团体“抢夺”男学员很激烈,要通过拼师资、拼平台等,通过活动、排演,把人留下来。“一没事做,我就会担心他们‘跑’了。”吴乌秀说,去年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排练的节目《凤凰花,花凤凰》,原本编排是没有男的,但她强烈要求加进去。
    翁姗明说,唱歌跳舞都是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活动,其实并没有男女之分,只是大多数男同志还比较含蓄,放不下架子,更愿意参加书画、诗词等比较静态的学习活动,希望有更多的男同志能够突破惯性思维、观念的局限,多迈出一步,不要止于“围观”。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